生态环境部发布了《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指南》(征求意见稿),旨在为污染场地的调查评估、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提供技术参考和指导,促进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规范化、科学化和系统化。
据了解,污染场地是指因堆积、储存、处理、处置或其他方式承载了有害物质的,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或具有潜在风险的空间区域,包括土壤和地下水。我国目前存在大量的工业污染场地,主要分布在化工、冶金、矿山、电镀等行业,涉及重金属、有机物、放射性物质等多种污染物。这些污染场地不仅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城市建设的发展,也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安全。
为了有效防治污染场地,我国先后出台了《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(“土十条”)和《土壤污染防治法》,明确了污染场地的管理责任、监管制度、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等方面的要求。同时,我国也加快了污染场地的调查评估、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工作,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但是,由于污染场地的类型多样、情况复杂、技术难度大,目前我国还缺乏统一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标准和规范,导致修复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。
为此,《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指南》(征求意见稿)应运而生,该指南以当前技术发展和应用状况为依据,可作为污染场地治理时修复技术选择与应用的参考技术资料。该指南提出了污染场地常用修复技术的分类体系、技术原理、特点和应用范围,以及各类污染物所对应的可选修复技术。该指南涵盖了土壤和地下水两种介质的修复技术,并根据处置场所、原理、方式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分类。该指南还介绍了各种修复技术的优缺点、适用条件、操作要点、注意事项等内容,以便于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有效应用。
据悉,《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指南》(征求意见稿)由生态环境部科技标准司提出并组织制订,目前已在生态环境部官网 公开征求意见。该指南是我国首次发布的关于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的专门文件,是我国推进污染场地治理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,也是我国实施“美丽中国”战略的有力支撑。该指南的发布和实施,将有助于提高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水平和效果,促进污染场地的安全利用和生态修复,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。如果您有污染场地修复需求,欢迎联系我们浙江爱科乐环保有限公司!